中国冰雪人物花滑教练姚滨的“冰上奇缘”

浏览量:

1.jpg

       谈起如何走上花样滑冰的道路并且一干就是一辈子,姚滨想了想,觉得除了用“缘分”二字来解释,还真找不出其他更合适的词来了。

       1957年出生于哈尔滨的姚滨,就读的小学是一所田径名校,经常有体校教练来校内选材。一年级时,区体校教练来为花样滑冰选材,姚滨第一次听到“花样滑冰”这个词。姚滨一下子就被教练选中了,开始了生平最初的“花样滑冰”训练。当时正是夏天,所谓的“花样滑冰”训练就是跑跑步、压压腿,挺枯燥的。在一次训练中,姚滨因为和旁边的同学说话,被教练看见,两人当场就被“刷”下来了。

       冥冥中注定与花样滑冰的缘分再次向他伸出橄榄枝。半年后,市体校的花样滑冰教练再一次到校内选材,身材高、形象好的姚滨再次被教练选中。这时已是冬天,看到冰场上快速滑行的大哥哥大姐姐,“花样滑冰”在他心中有了更形象的认识,姚滨第一次有了“我要能像他们那样滑该多好”的念头。

       随后的事实证明,姚滨不仅很快就比当时的大哥哥大姐姐滑得还要好,并且凭借着在运动上的灵气和天赋,成为这项运动当时国内的佼佼者。姚滨喜欢琢磨,喜欢钻研,别人训练完了下棋休息的时间,他都用来看书。“我尤其喜欢看哲学类的书籍,这些书拓展了我的思想,让我在遇到很多问题时,能够跳出问题本身,以更高的眼光去看待问题。这在我当运动员和教练员,以及做人做事上,都受益匪浅。”姚滨说。

       进入国家队后,姚滨和栾波搭档组成双人滑组合。合练了4个月,就去参加了1980年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花样滑冰世锦赛。当时中国的很多运动项目不仅在运动水平上很难与国际高水平比肩,就连一些最基本的比赛常识也都不是很清楚。

       世锦赛成绩垫底,4年后的萨拉热窝冬奥会,成绩仍是垫底。随后,姚滨选择了退役,并想离开花样滑冰,去体会不一样的生活。然而此时,省队领导找到了姚滨,希望他能够担任教练工作。“当时我们国家的花样滑冰水平跟欧美选手根本就没法比。我们出国比赛,看到欧美选手的训练,就像看神一样。他们的女选手轻松就能三周跳,我们男选手都做不到。”说到当教练,姚滨当时真是不愿意。

       然而领导的拳拳真情,以及多年受国家培养的感恩之心,再加上姚滨退役前确实是当时国内水平最高的科班出身的运动员,这份与花样滑冰的缘分得以继续。1984年9月,姚滨出任哈尔滨队花样滑冰教练,两年后,他再次进入国家队,这一次,他的角色是国家队教练,并且一干就是30多年。

       “迄今为止,我们国家没有一本有关花样滑冰应该怎样练的教材。”当上教练的姚滨开始反思自己当运动员时在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。“我们那个时候的训练,冬天和夏天是完全割裂开的。夏天没有场地,就练身体素质。练耐力,就是长跑;需要速度,就练冲刺;练力量,就举杠铃;柔韧,就压腿。然后到冬天有冰场了,发现夏天练的到了冰上都没用。”当了教练的姚滨把之前的训练方式完全推翻,他从花样滑冰的运动特点要求入手,以冰上动作为训练的基本要素,把动作拆分到陆上和冰上。这样,即使在没有冰场的季节里,训练的内容也都和花样滑冰有关。

       “我们没有教材,只有一本国际花样滑冰比赛规则。”于是,姚滨靠着一本英文词典,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,翻阅了很多花样滑冰方面的国际杂志,学习国外的教学经验,也学会了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。

       众所周知,姚滨众多弟子中,申雪/赵宏博、庞清/佟健、张丹/张昊三对选手最为出色,2010年温哥华奥运会,申雪/赵宏博历史性拿到了奥运金牌。30年,中国双人滑从世界大赛名次垫底,走到奥运会至高荣誉,姚滨是见证者,也是缔造者。

       如今,姚滨的大弟子赵宏博已经接过他的衣钵,带领着中国花滑队继续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,时不时也会请恩师到比赛现场去看看孩子们的比赛。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,虽然已经退休,但姚滨仍然闲不下来,“还是要为冬奥会尽绵薄之力,需要我们做什么,我责无旁贷。”姚滨说。


2.jpg

 

载自:《中国体育报》